的楼顶上,(学车人)以生命为代价,在楼顶勤学苦练,用生命换取驾照……”不久前,一则奇葩“楼顶驾校”的网帖引发网友热议。网帖曝光的“楼顶驾校”位于宜宾珙县王家镇,其安全性引发广泛质疑,更被讥讽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对此,珙县运管所执法人员称该“楼顶驾校”系违规培训点,早前已被督促整改,还将指派专人督促落实。成都商报记者日前实地查证调查了解到,该违规培训点已获整改,但奇葩“楼顶驾校”背后,练车难仍是乡村学员们的一桩心病。
“楼顶上的驾校,用生命换驾照”
珙县运管所:违规驾培点此前已被督促整改,针对现场仍有部分标志、标线和设施,已经作出于5月18日内予以清除并恢复原状的整改要求,并指派专人督促落实。
5月17日晚,网友“渔光曲”在麻辣社区论坛上以《宜宾珙县惊现“楼顶驾校”!群众热议:用生命换驾照》为题,曝光当地农民利用自家院坝、楼顶和空置场地开办汽车训练场。该网友称:“位于四川省珙县王家镇团聚村9组6号民房楼顶上,驾校居然在此开设了分校……一些学员就在这几百平方米的楼顶上,以生命为代价,在楼顶“勤学苦练”,用生命换取驾照……”
此帖迅速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跟帖评论。有人说“女司机不够稳啊,万一真的掉下去怎么办?”,有人说“这个驾校好恐怖,拿生命安全来开玩笑”,还有人提醒“如果把油门当刹车踩了就恐怖了。”
对此,宜宾珙县运管所很快作出回应,表示“网曝图片系以前的图片,对图片中反映的违规培训点,珙县运管所在今年开展的驾培行业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中已经督促整改,图片中停放的车辆属于其它社会车辆,不是驾校教练车。5月17日,珙县运管所执法人员在运输市场巡查中再次对该处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该处有继续从事违规培训行为。针对现场仍有部分标志、标线和设施的现象,已经作出于5月18日内予以清除并恢复原状的整改要求,并指派专人督促落实。”
记者查证
“楼顶驾校”系农家
正面看是楼顶 背面看是斜坡
农家正好建在一个小坡下,练车场地从背面看是一条水泥斜坡连接的一片空地,从正面看是两层小楼的楼顶。并非网上描述的那种“楼顶驾校”。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网帖中所称的珙县王家镇团聚村9组6号的户主叫邓文明,是一名34岁的农民。“楼顶驾校”,确实是邓文明的家。邓家位于026乡道旁,院坝比乡道高一截,一楼一底。“楼顶驾校”没有任何明确标识,如果不是当地村民指引,外人根本找不到这处曾经的“楼顶驾校”。
成都商报记者实地走访、航拍核实到,“楼顶驾校”实际由三部分组成,最下方是邓家的院坝;上方是一个平整的水泥坝子,与邓家楼顶连成一片,目测共有四百余平方米,但楼顶面积仅占不到三分之一。
在运管所督促整改后,目前二层平台上已覆盖了很多泥土,但仍可看出道路标志标线,水泥地上还有人为设置的弯道等设施,证明这里曾作为汽车训练场使用过。从一层院坝通向二层的车行通道上,邓文明已用砖头砌了门。邓文明的妻子刘志蓉拉开家里的抽屉,里面是矿泉水、饮料,这里曾是给学员提供“后勤保障”的地方,现在商品都积压在家里,沾满了灰。
邓文明家的房子新盖不久,墙上贴着新房落成时的对联。虽然家里非常简陋,但建筑整体采用全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水泥板。因为他家正好建在一个小坡下,这块练车场从背面看是一条水泥斜坡连接的一片空地,从正面看是两层小楼的楼顶。
邓文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家的练车场是上下两层水泥坝子,近七百平方米,其中楼顶只有一百平方米左右,并非网上描述的那种“楼顶驾校”。
幕后
“楼顶驾校”怎样建成?
邓文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个场地确实是自己搞的家庭版“驾校”,他模仿正规驾校的训练场,还改造了弯道、划了标线。搞“驾校”的初衷,源于自己考驾照的艰辛。
自办“驾校”,源于自己考驾照的艰辛
去县城练车太难 凌晨出发半夜归
邓文明和妻子刘志蓉曾是农民工,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地打过工,家里共有六口人,除了他们,还有父母、儿子邓小明和弟弟邓明生。
邓文明夫妇都是初中文化,没有技术和特长,回乡后连种地都不太会了。邓文明又一向身体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复发时,“痛起来像千万只蚂蚁在啃”。刘志蓉见丈夫不适合做重活,便拿出积攒的几千元私房钱,给丈夫报了县城的驾校。因为她见帮人开车的师傅,工作更轻松。
离王家镇最近的县城,是珙县巡场,距离大概100公里,全是山路弯道,坐车需3个多小时。距离最近的洛亥镇、洛表镇,也有20多公里。“报了名才发现,练车是难题。”邓文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每次练车,需要凌晨坐车去县城,练完车后半夜才赶得到家。他还要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学车,别人两三个月就学完了驾校课程,他花了一年半;别人花4000元,他花了近9000元。
科目一、科目二还好说,在训练科目三时,邓文明老是耽搁,一直考不过,曾几度想过放弃。他认为,自己每次去驾校都很努力练车,但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去练车都把上次教练讲的全忘了。“三天不练手生。”邓文明认为,自己要是有机会经常“摸车”,就不会总过不了关。
不过,在学车过程中,邓文明发现教练有辆快报废的老式桑塔纳汽车闲置,便提议教练把车卖给他,他自己在家里练习开车。他家盖房子平出来的场地有好几百平方米,稍微整治一下就可以练车。“自家坝子,又没有路人,初学开车速度也不快,即使撞了,也不会伤人。”邓文明开始天天在自家院子里练车,最终考过了科目三。
“驾校”生意,是这样自然做起来的
同乡都来练车,每次给些“油钱”
“我们村子周边,甚至整个王家镇,初学车者都有同样的遭遇。”邓文明回忆,几个打算学车和正在学车的朋友得知他在家苦练车技“过关”后,也跑来向他“取经”。
邓文明的“经”,就是有车、有场地可以自己练。所以,找上门的朋友,“取经”是假,借车、借场地才是真。同村人来借车练习,邓文明觉得“不好不借。”而邓文明家里能开车的消息,很快在山沟里传开了。想到邓家院坝来开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有人自己带车来开的,邓文明不好拒绝。
“次数多了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就给一两百元油钱。”邓文明说,毕竟家里的院坝和驾校训练场地有区别,训练场模拟公路,有坡道、弯道、车库等,但他家院坝就是个光秃秃的水泥坝子。没收钱时,邓文明还有点心痛自己的车和刚筑的院坝;可收了钱后,他又觉得不能提供标准的训练场地,心里过意不去。
后来,有朋友建议邓文明干脆把场地整治一下,划上交通标志标识,专门提供给学车者练科目二、科目三,既方便了邻里老乡,又可以有点收入。正为生计发愁的邓文明还征求了自己教练的意见,后者认为可以试试,于是他模仿正规驾校的训练场,改造了弯道、划了标线,搞了个缩微版“驾校”。为此,他又多方借资投入了近10万元。
当地多位村民说,曾看到有人来邓家练车,但断断续续的,半个月前完全停了,也没人知道邓文明收多少钱。不过,运行没几天,邓文明的“楼顶驾校”就被举报了,基本算是还没怎么营业就关门了。
对此,邓文明说,自家“驾校”不合规确实该查,自己也认了,借的钱还得还。“驾校”关闭后,邓家经常大门紧闭,院坝里仍堆放着沙子、排水管等建筑材料……
难题
乡村学员练车难咋解决?
全县仅县城有训练场 当地欢迎企业投资兴建
王家镇团聚村主任刘贵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邓家的“楼顶驾校”被举报后,当地政府和村委进行了调查,并按上级要求责令其对硬化地面进行恢复。“目前该处场地已封闭,没有继续对外提供练车服务。”
不过,类似的练车难问题怎么解决?
邓文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之前不知道国家对开驾校有场地面积方面的专门要求。他以为自家院坝利用起来做点经营不会违法。按照夫妻俩的设想,楼上坝子供人练车,楼下拿一间房出来提供后勤服务,卖点茶水饮料、雪糕香烟,甚至可以为学员提供伙食。事后,邓文明曾向主管部门咨询,希望能办理驾校手续,但场地要求至少在15亩以上,这对邓文明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村民分析,邓文明的“楼顶驾校”是抢了别人生意,才遭到举报。但邓文明表示,场地确实不符合要求,也没办手续,谁举报都是应该的。
在自贡富顺报名读驾校的当地村民张朝军,考科目三时同样被刷下来,他也是回来和邓文明一起练车,才最终通过了考试。
在楼顶练车,难道就不怕一脚油门飞到楼底下?对此,一位曾在“楼顶驾校”练过车的村民称,其实练车主要是在坝子里,不是楼顶上,不至于像网上说的那样拿生命开玩笑。而且,“出去(县城)练车太麻烦了。”
珙县运管所所长石磊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国家对于驾校训练场地的要求是15亩以上,运管部门只能严格按此标准予以执行。目前珙县境内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训练场,只有县城巡场才有,王家镇及周边乡镇,均无标准训练场,这确实导致了当地学员学车不便。石磊表示,针对目前山区乡村学员学车困境,运管部门欢迎民间资本或企业投资兴建驾校训练场,只要场地经过国土部门审批同意,面积达到国家标准,运管部门将依法予以许可。